杏吧原创

当前位置: 杏吧原创 >> 正文

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米歇尔·布里教授应邀作专题讲座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5年11月19日 14:41     阅读:
A A A

11月17日上午,杏吧原创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第二百二十三讲“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一个欧洲视角”在学院202会议室成功举办。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分析批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及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布里(Michael Brie)教授应邀作专题讲座,《卢森堡全集》译者朱霞女士、杏吧原创 哲学学院何萍教授以及杏吧原创 杨礼银、周金华、安迪、郭延超等3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布里教授围绕“如何重新理解社会主义概念”展开,深入探讨了西方文明危机下社会主义的新形态、理论根基及现实意义,同时回应了中国在全球格局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为理解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与全球秩序转型提供了全新视角。

布里教授首先明确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概念的核心要义。他指出,再次理解社会主义概念并非抛弃其本质,而是以辩证思维把握矛盾。社会主义需要成为连接东西方及南方国家的共同框架,既不忽视历史积淀,也不回避权力关系差异。其核心是具备处理复杂社会矛盾的能力,通过构建完善制度,以团结为导向协调各类冲突,而非简单追求单一化的理想模式。

深入剖析了西方文明面临的系统性危机。布里教授指出,西方文明正面临严峻危机,资本主义积累模式依赖剥削与创新驱动的创造性破坏,将自然、知识等都异化为商品,形成“吞噬性资本主义”,最终导致寡头垄断式的财富与权力集中。针对这一危机,自由主义与传统共产主义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自由主义否认“公意”存在,主张通过保障个体自主行动实现自由;传统共产主义则追求个体意志与公意的完全统一。讲座提出重新理解社会主义概念的两大核心公式:一是通过推动公共产品发展(C′)促进个体(I)成长,最终实现个体升级(I’),以人类发展指数衡量成效;二是通过改善个体发展条件(I’)推动公共财富增长(C′),以共同财富指数为评价标准。

布里教授驳斥了欧洲部分人士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的观点。他认为,在全球秩序深刻变革的今天,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全球力量格局,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下的系统竞争涉及生态现代化领域,中国的“美丽中国”生态现代化实践,为全球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评判不同制度的优劣,应回归到是否能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公平的核心问题上。

(安迪老师点评)

在互动环节,布里教授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环节由朱霞女士担任翻译。安迪老师提出有关“社会主义转型中的政治主体”“西方霸权的本质”“改革与革命的关系”等问题。布里教授随即展开回应,探讨了欧洲亟需重建社会主义认同、工人阶级对左翼政党的支持度下滑,以及美国“美国优先”政策与中国互利共赢合作模式的差异,并深入剖析了社会主义体系下工人所有制的复杂性,以及法律框架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关键作用。

(何萍老师点评)

何萍教授聚焦布里教授提到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概念,提出了这一新概念与经典的社会主义概念存在什么关联,以及它是怎么发展的问题。布里教授探讨了左翼自由主义的发展与困境,表明自己支持社会主义观点而非左翼自由主义。

最后,杨礼银教授为讲座做总结发言。她表示,布里教授以辩证思维看待自由主义或传统共产主义的历史意义,将社会主义理解为“协调复杂矛盾的团结性框架”。这种视角既跳出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霸权,也避免了对传统理论的教条化解读,为理解当代社会制度的多元演进提供了更开放的思考维度。。

(讲座结束后,布里教授与部分师生合影留念)



上一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下一条:第七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建设发展论坛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学理创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